商报记者/冯双 通讯员/ 叶斌 王屹峰
指导专家/于恩彦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(浙江省肿瘤医院)党委书记
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委
前几天,韩国知名艺人崔雪莉因重度抑郁症自杀去世,将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抑郁症身上。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,全球有超过3亿名抑郁症患者,我国抑郁症在人群中发病率达到6%。在这其中,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时还是肿瘤患者。
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(浙江省肿瘤医院)党委书记、国内著名精神心理专家于恩彦教授介绍,癌症患者一直是抑郁症高发人群。“抑郁症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、治疗与康复,而且对癌症的发生、发展、转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”他说,不仅如此,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可能是癌症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。
患癌后怕连累家人欲轻生
回想起三个月前的一幕,浙江台州的陈女士至今心有余悸:母亲拿着水果刀试图割腕自杀,全家人齐上阵去抢夺刀子,还划伤了老公的手。谈及缘由,她也是痛心不已。
陈女士的母亲今年65岁,去年8月,因咳中带血到医院就诊,经过一系列检查,明确诊断为肺癌,病灶不小,万幸还没有转移,医生给出了常规的治疗方案,手术加化疗。
手术很成功,术后恢复的也不错。但患病后母亲经常情绪低落,常常唉声叹气,动不动就哭。对预后也很悲观,常常失眠,还不愿意配合治疗,认为自己连累了全家。
“为了方便照顾,我们和她住到一起,有好几次看到她在柜子上爬上爬下,把我们吓得半死。” 陈女士说,好几个月,母亲都不肯出去见人,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,经常说“不如一了百了”、“治不好死了干脆”之类的话,“我们开始以为她是患癌心情不好,既然治疗效果不错,她应该会看开的,没想到会这样。”
直到带着母亲看了心理医生,她才知道母亲患上了抑郁症。“再这样下去,癌症没有扩散,抑郁症都要了我妈的命。”
陈女士感慨不已,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,她的母亲心情明显改善,现在积极配合治疗,身体恢复的不错。
癌症与抑郁症如影随形
于恩彦教授认为,陈女士母亲的情况,在癌症患者中非常普遍。在我国,平均每分钟就有7.5个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,在癌症越来越司空见惯的当下,人们还是会谈癌色变。
“突然确诊的癌症必定会引起患者心理震动、情绪低落,逐渐衍生出食欲不振、倦怠乏力、睡眠质量差、焦虑、抑郁等症状,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。”他说,有数据显示,癌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达20%~50%,是正常人群的2~4倍;其中,14%为轻度抑郁,18%为中等抑郁,24%为严重抑郁。
谈及原因,于恩彦教授认为,虽然在人类抗击癌症的百年历史中,手术、放疗、化疗、靶向药物等治疗方式已经运用的相当娴熟,但其严重的副反应及癌症可能随时复发、转移的风险,也随时随地敲打着患者。治疗手段的复杂以及病程漫长,抗癌之路似乎遥遥无期,加之沉重的经济负担,都会进一步加剧抑郁症等精神问题的发生概率。
抑郁、焦虑等痛苦的情绪,又会助长癌症的发展、复发和转移,对患者的自身躯体、社会功能、家庭生活、工作、经济状况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,甚至还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,严重时会引起患者悲观绝望情绪,甚至会轻生。
癌症提醒:要与自己身体和解
“很多人都知道,糟糕的情绪对癌症治疗百害无一利,但正常人在遭遇重大变故时都难免有心理变化,更何况癌症患者遭受着生死的拷问。”于恩彦教授认为,一般人在知道自己患癌后,都会去否认它、恐惧它,然后再感受到极大的焦虑、抑郁,其实很难做到乐观和积极看待癌症,“这是人之常情”,他说,但我们还是要引导帮助患者正确而积极地去看待已经发生的事情。
从客观角度来说,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越来越多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。据统计,过去10年,癌症的总体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,从30.9%稳步上升到40.5%,总体治愈率已经快达一半,令人振奋的是,部分癌症的治愈率已达80%以上:甲状腺癌、乳腺癌,癌症不再是“不治之症”,而且,随着多学科诊疗模式(MDT)的推进,以及更多抗肿瘤的药物、治疗设备(如质子重离子治疗装置)及医学研发的长足进步,即便是非常严重的癌症患者,经过针对性治疗,仍然有机会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良好的生活质量。
从主观角度来讲,癌症现在已经被确认是一种心身疾病。心理因素确实对癌症的发生、发展与转移都有很大的影响。心理学中有一种性格称之为C型性格,主要指情绪受压抑的抑郁性格,表现为害怕竞争,逆来顺受,有气往肚子里咽,爱生闷气的性格。C就是取Cancer(癌)的第一个字母,预示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易患癌症。
“如何缓解负面情绪关键在于认知,一念之差结果完全不同。”于恩彦教授表示,认知可以影响情绪和最终的表现行为。举例来说,假使你所患癌的复发率为10%,能否换个角度想:“复发的指标已经用完了,不会轮到我了。”“有约90%的患者病情是稳定的,不复发。”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,会不会减轻一点你的焦虑?
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很有必要
从事心理卫生工作几十年,于恩彦教授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感触颇深,“如果恶性肿瘤患者焦虑、抑郁的发生率越高,程度越严重,出现放化疗不良反应也越严重。”他觉得,如果这个时候,医护人员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,支持他,鼓励他,给他希望和温暖,就会给予他们生活下去的力量,不仅有利于改善愈后恢复,还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。
“一般患者家属得知亲人患了癌症,往往有如晴天霹雳,不知所措,一下子懵了,他们的反应未必会比患者小。”他说,一般家属会很快反应过来,无论是笃定地陪伴患者一起抗癌,还是商议其他办法,家人给予患者支持的积极作用都毋庸置疑。
“在此之外,还可以加上专业的心理照护。”于恩彦认为,心理治疗应该逐步渗透到肿瘤病人的诊疗全过程中。患者在不同的治疗康复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反应,均需要相应的心理治疗。
最近,由于恩彦教授主抓的省肿瘤医院临床心理科已经成立,他希望患者从入院开始,到诊断、治疗、康复……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相应的专业的心理干预和保护措施。
“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的肿瘤医生,能正确掌握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诉求,会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,更有利于对抗疾病。”于恩彦教授建议,在没有专业肿瘤科医生介入的时候,患者抑郁情绪明显,家属一定要帮助患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,调整患者的不良认知,激励患者调动内在潜力,战胜病魔。
链接:https://hzdaily.hangzhou.com.cn/mrsb/2019/10/19/article_detail_3_20191019A106.html